首页 > 生肖大世界 >

集采引关注:外企未中集采及集采药药效问题受热议

发布时间:2025-01-24 10:45:08来源:
1 月中旬,在上海 “两会” 期间,上海市政协常委、瑞金医院普外科主任郑民华等 20 位上海市政协委员提交了一份《关于在药品集采背景下如何能够用到疗效好的药物》的提案。提案指出,某些集采药药效不稳定,特别是高血压药物、糖尿病药物等,引发了广泛关注。
自国家实施药品集采制度以来,集采对降低医保和老百姓负担起了很大作用。但第十批集采中,包括默沙东、辉瑞、拜耳、百特等在内的 20 家外企的 33 款原研药参与集采,却全部未中标。据参与第十批集采的某外企内部人士透露,外企未中标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:
成本与报价因素:外企在核算成本时,需考虑生产成本、管理成本、推广成本、后续持续研发的成本等,再综合能接受的最低利润率确定底价。第十批集采取消了 50% 以上降幅可中选的规则,保留 1.8 倍熔断机制,且最高有效申报价(限价)偏低。若外企底价高于限价,就一定不会中标;即便底价低于限价,在有多家企业过评,且仿制企业已占据大部分市场的情况下,外企中标的可能性也很小。
市场策略因素:部分外企在预判无法中标后,会将目标定位在标外市场,集采时报原价有利于维持标外市场的价格,服务那些因病情要求必须用原研药或有经济实力、不太看重价格的人群。
与此同时,集采药药效问题也成为焦点。郑民华委员表示,临床实践中确实存在部分集采药药效不佳的情况,如 “抗生素过敏、血压不降、麻醉药病人不睡、肠道准备的泻药不泻或者量不够”。北京市政协委员、北京朝阳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卢长林也指出,医生普遍反映,与进口药或原研药相比,集采药疗效欠佳。
对此,国家医保局于 1 月 20 日发函,表示将联合多部门赴上海听取相关委员、专家关于药品集采政策及中选产品质量保障的意见建议,并重点收集有临床数据支撑、有统计学差异的质量和药效问题线索。
(责编: admin1)

免责声明:网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,为非经营性网站,内容为用户上传,不代表本网站立场,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。文章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及时删除。